《道德经》全文概括


《道德经》基本介绍:

《道德经》,又称《道德真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为其时诸子所共仰,是春秋时期的老子(即李耳)所作,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,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。《道德经》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道经》、下篇《德经》,不分章。后分为81章,上篇《道经》从第1章到第37章,下篇《德经》从第38章至第81章。

《道德经》是阐述“道”和“德” 的深刻含义,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。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,思想内容微言大义,一语万端。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。

它文约义丰,涵盖哲学、伦理学、政治学、军事学等诸多学科,其内容博大精深、玄奥无极、涵盖百家、包容万象,被后人尊奉为治国、齐家、修身、为学的宝典。这部被誉为“万经之王”的神奇宝典,对中国古老的哲学、科学、政治、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,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,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,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
《道德经》作者介绍:

老子,(前600年—前470年之后)姓李名耳,字伯阳,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,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。

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,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、道家学派创始人。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,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,存世有《道德经》(又称《老子》)。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,主张无为而治,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。

在道教中,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,被尊为道祖。

《道德经》基本内容:

《道德经》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三个方面:

•一、道的存在及其三大法则

1. 道的运动法则───独立不改,周行不殆,反者道之动

2. 道的应用法则──为无为,弱者道之用

3. 道的和谐法则──万物负阴抱阳,冲气以为和

••二、遵循道修身处事三大要点

1. 宽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

2. 清心寡欲是修身养性之要

3. 谦虚柔和是立身处事之则

••三、遵循道治国安民三大原则

(1) 应天顺民,无为而治:

(2) 见素抱朴,淳朴民风:

(3) 官清法正,国泰民安:

由《道德经》看老子思想:

《道德经》反映出老子的哲学思想,作为老子的传世之作,虽仅有五千余字,但字字珠玑,为世人所赞颂。正如托尔斯泰所说:“老子的著作,尤其是他的《道德经》,最受世人崇仰。”研读《道德经》,是研究老子思想的最佳途径。

在老子的思想中,辩证观点是其重要特色。《道德经》第二章中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”的说法,提出辩证的观点,这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尚属首次。老子认为,事物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,矛盾的事物既相互对立,又相互依存,彼此互为依托才求存。同时,老子认为对立的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,且这种转化没有极限:“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孰知其极?其无正?正复为奇。岂无善?善复为妖。”在《道德经》中,类似的表述还有很多。“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”“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大隐无名。”“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”由此可见,老子“物极必反”的思想贯穿《道德经》,而这也是老子思想中的精髓。

老子的又一重要思想是“道”。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老子认为,世界上不存在神灵,但是存在着道法。“道法自然”,所谓的“道”就是指自然的法则、自然的规律。在老子看来,天地是万物的主宰,自然道法是世间一切事物的准则,任何人都无法超脱自然的规律,也就是所谓的“道”;只有顺应天道,才能谋求长久。这一观点在《道德经》中多处体现,如第七章的“天长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;外其身而身存。非以其无私邪,故能成其私”、第九章的“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;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”等。老子的“道法自然”的核心在于一个“恒”字,即要求顺应“道”以谋求自身的“恒”,这样的理解与解释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
“无为而治”是老子的重要政治观点,也是老子“无为”思想的重要应用。“无为”不是简单的无所作为,而是指一种态度、一种处世哲学,即不苛求、易满足。我认为老子的“无为而治”不是指统治者的“无为”,而是统治者“使民无为”。《道德经》第三章中说:“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”这便是老子“无为而治”思想的最直接体现。从当今时代背景看来,老子“无为而治”的思想是不合理的,甚至是荒谬的;但按照封建统治时期的时代特点与社会背景,“无为而治”是统治阶层绝佳的政治手段。曾国藩“老庄为体,儒墨为用”的说法就是很好的证明。

在老子的思想中,阴柔美又是一大特色。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老子认为,人生应该像水一样柔和,顺应自然的法道,因“不争”而“无尤”,从而长久。这与其“道法自然”的观点是一致的。老子又说:“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涤除玄览,能如疵乎?爱国治民,能无为乎?”这又体现出其思想中阴柔的一面。总体来说,阴柔美贯穿整部《道德经》,老子宣扬一种阴柔的思想与姿态,顺应自然、顺应天道,从而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达到完满的生命状态。老子的思想是一种生命的美学。

总的来说,老子的思想主要包括辩证的哲学认知、“道法自然”的思想观点、“无为而治”的政治理念以及阴柔的生命美学,此外还有众多细节的内容。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先哲,老子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。

《道德经》影响:

全面理解老子哲学思想,修身处事治国平天下 :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民族文化。老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哲学家、思想家,他的哲学思想、以及流经几千年形成的道家学说,可以说是源远流长,内容博大精深,影响永不泯灭。

人们常常要求哲学不要在"形而上学"的迷雾中周旋,而应向现实生活奉献确切的知识,或提出可立即遵循的行为准则。其实老子早就对世人明确指出了安身立命与处世治国的正确策略,只是因为中国历代都是君王专制,而老子政治的基点却是以民为主,若公开倡扬老子之学,实在难以名正言顺,然而治国富民却又离不开老子之道,所以就形成这么一种现象:凡是拨乱反正的时代,必定以道家学术为师法,到了太平时期,便"内用黄老,外示儒术"了。

老子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的概括,把规律从浑沌的整体中分离出来,使之如此清晰化和秩序化,由宇宙论延伸到人生论,再由人生论延伸到社会政治论,都是人的理性可以把握的东西。它有着完整的逻辑体系作为基础,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。老子哲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、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,为后人认识事物,处理与事物的关系,规范人类自身行为,提供了明智的方法。

老子指出的道的三大法则,我们若能理解,则将智周万物,微妙玄通;为人处事的三要点,我们若能厉行,则将身安事遂,事半功倍;安邦治国的三原则,我们若能实践,社会则将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所以,我们若能对老子之道"活学活用"便可如庄子所谓:"明此以南面,尧之为君也;明此以北面,舜之为臣也;以此处上,帝王天子之德也;以此处下,玄圣素王之道也。以此退居而闲游,江海山林之士服;以此进为抚世,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。

老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,首先体现在对个人生活态度、价值观念的影响。鲁迅说:“不读道德经,不懂中国文化。不知人生真谛。”托尔斯泰说:“孔子对我的影响很大,老子对我的影响巨大。”老子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的生活态度与“道法自然”的生命智慧总能给人以启迪,使人加深对生命的认知、感悟生命的真谛。在哲学范畴内,老子的辩证法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尼采曾这样评价《道德经》:“老子思想的集大成《道德经》,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,满载宝藏,放下汲桶,唾手可得。”老子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,尤其对西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。在政治方面,虽然中国自汉代开始主体提倡儒学,但在这背后总能看到老子思想的影子。南怀瑾在《老子他说》中写道:每一个朝代,在其鼎盛的时候,在政事的治理上,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,简言之,就是“内用黄老,外示儒术”。李隆基所说的“其要在乎理身、理国。理国则绝矜尚华薄,以无为不言为教„„理身则少私寡欲,以虚心实腹为务”也体现出老子的观点。可以说,老子思想在封建统治中被广泛应用,对中国古代政治影响巨大。

老子思想对古今中外产生了深远影响,意义重大。

结语:

且抛开老子思想对当今政治、哲学的意义,就精神层面而言,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富足,但精神文明匮乏,人们急需填补精神层面的空虚。老子的“无为”思想代表着一种生命智慧与态度,更代表着一种生命的高度。老子的思想,可以消除人们的浮躁与不安,让人更好的融入社会、适应社会、感恩生命、享受生活。老子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在当今社会非同小可 。

栏目导航: